第(2/3)页 杨可世见之,便对赵德大声喊道:“赶快西去!西边可能有辽军过河了!” 赵德还没来得及前去,辽军就已经从上游过河,然后驰马而来。 过河的辽军,人数虽然不多,但气势汹汹。 赵德见状,便想避其锋芒。 杨可世见状,大骂:“老匹夫,安得逃跑?你何以报答国恩!” 杨可世骑马离开河桥,亲自迎战西来之敌。 辽军则趁机冲过白沟河桥,与西来之辽军分左右两翼,将宋军包围。 杨可世所部憋着一股火,死命与辽军大战,杨可世甚至一度冲到了对岸,还差点跟耶律大石来个王对王。 可惜! 辽军也憋劲,也同样悍不畏死,关键是人马比宋军多。 双方在白沟河两岸展开了一场血战。 战了近一个时辰,赵明胳膊中箭,杨可世更是身中铁蒺藜箭,伤及骨头,血流满靴,可即便这样,他仍怒发冲冠,以口咬着缰绳,双手各持一杆枪,悍勇屠戮,后来被打下马,被缰绳拽掉了两根牙齿,胸腹皆中箭矢,他徒手还杀死了几十人! 杨可世不可谓不悍勇,不可谓不舍命死战! 后来,种师道亲率大军赶来,将辽军驱逐到河北岸去。 公平公正的说,这场战斗,双方是不分胜负。 这天夜里,为防备辽军过河偷袭,种师道下令:“各处军营都整夜敲鼓。” 耶律大石的确有乘夜过河偷袭的意图,可他听到南岸整晚鼓声不断,怀疑宋军也许会趁夜色北上偷袭,于是下令全军保持戒备状态。 天亮后,耶律大石率军来到河岸,只见对岸宋军坚守壁垒,戒备森严,遂不敢贸然过河作战,两军便形成了隔河对垒之势。 同一天,辛兴宗率领西路军按计划进驻范村。 范村村东有一座孤山,令宋军意想不到的是,北辽四军大王兼北枢密院使萧干,竟敢悄悄登上孤山。 见宋军新来,毫无准备,萧干立即回去亲起大军来攻。 (其实,耶律大石和萧干之所以同时向宋军发起进攻,也跟耶律淳准备向大宋称藩有关,他们对大宋一肚子气愤,认为大宋破坏百年盟约,出尔反尔,很不诚信,耍小心眼,根本靠不住,所以,宁可战死,也绝不投降大宋。) 不久,萧干便率军前来,随即突然向范村发动进攻。 宋军前军将领王渊,以及刘光远、翟进、赵诩等将,各率所部与辽军接战。 可辽军攻势凶猛,竟将宋军诸将围堵在孤山之下,主将王渊更是中枪差点坠落马下。 正在胜败未决之时,辛兴宗亲出,以上将军节钺督战,才将萧干打退。 前线的事,童贯很快便知道了,随即宣抚司便发来文牒令种师道与诸将商议是否退军? 种师道立即召集和诜、杨可世等将开会。 经过这两战,诸将一致认为,辽军实力尚存,不把西军主力调来恐怕难以取胜,不如先回师雄州,再商议下一步的打算。 和诜认为,两军彼此初无战意,都是因为杨可世擅自过界杀敌,以致兵结不解,现在两军隔河对垒,如果突然撤退,就是自示其弱,若辽军乘机追袭,结果难以预测。 种师道觉得和诜所言还是有些道理的,于是令他将这个看法写成报告,禀报宣抚司。 童贯对东西两路军的表现都很不满意。 当初,出兵之时,童贯满以为可以震慑辽军,甚至幻想可以一举收复燕京。 没想到,跟辽军交手了之后,不仅没赢,还稍稍落了一点下风。 面对这个情况,童贯决定执行赵佶巡边三策中的下策,也就是“全师而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