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颜仙儿:李存,你如何征服我?(求月票!)-《干宋》


    第(2/3)页

    王楷深以为然。

    于是,在王楷的反对下,郑知常的建议最后全都没有成功,那时很重视王楷这个丈夫建议的完颜仙儿也打消了迁都西京的想法。

    如今,王楷为了从金人手上收回属于他的王权,在这个即将决定高丽王朝命运的关键时刻掌握主动权,而将跟完颜仙儿走得比较近的郑知常等高丽王朝西京两班的人给赶出高丽王朝的权力核心。

    郑知常等高丽王朝西京两班的人认为这肯定是金富轼等高丽王朝开京两班的人搞得鬼。

    同时,郑知常等高丽王朝西京两班的人对选择信任金富轼等高丽王朝开京两班的人不信任他们的王楷极为失望。

    另外,对中原文化非常感兴趣的郑知常,知道李存这个人知人善用,极有用人之量,经常重用投降之人。

    更重要的是,如今连大辽帝国和赵宋王朝这两个曾经强盛一时的王朝都灭掉了的大乾王朝,这次派来数十万大军攻打高丽王朝,还已经兵临城下将高丽王朝的都城团团包围了,这种情况下,高丽王朝十有八九是要被灭了。

    所以,郑知常等高丽王朝西京两班的人一商量,觉得他们还是把罗城献了,换取他们在大乾王朝的荣华富贵才是上策。

    不过,目前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王楷夺走了高丽王朝西京两班的人控制的兵马,使得郑知常他们没有了献城的军事力量。

    郑知常等高丽王朝西京两班的人很快就找到了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

    那就是联合完颜仙儿一块献城。

    完颜仙儿会不会顾念她与王楷之间的夫妻情谊不同意献城,反倒是将郑知常他们这些高丽王朝西京两班的人给出卖了?

    怎么可能!

    首先,王楷最近不仅处处强取豪夺完颜仙儿的权力,连招呼都不跟完颜仙儿打一声,还已经先一步在谋害完颜仙儿了,完颜仙儿若是还不反击,不仅完颜仙儿,罗城内的所有金人,只怕都没有好下场。

    还有,就郑知常等高丽王朝西京两班的人所知,完颜仙儿绝不是那种满脑子儿女情长的女人,否则她也不可能掌控高丽王朝的朝政这么多年了,因此,郑知常等高丽王朝西京两班的人无不相信完颜仙儿肯定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乾金两国仇深似海,完颜仙儿会不会不愿意献城给大乾王朝?

    呵呵……

    这世上,除了生死以外,一切都是小事。

    就现在这种形势,完颜仙儿如果不先一步将罗城献给大乾王朝,那么她肯定会被王楷君臣捉了献给大乾王朝用以保全高丽王朝。

    你要是完颜仙儿,你会怎么选择?

    所以,郑知常等高丽王朝西京两班的人一点都不担心完颜仙儿会不上他们的战船。

    五月七日傍晚。

    郑知常求见完颜仙儿。

    不出郑知常所料,完颜仙儿很快就召见了郑知常。

    双方一见面,郑知常就开门见山的将王楷君臣准备谋害完颜宗雅、完颜仙儿兄妹以及用罗城内的金人做投名状跟大乾王朝议和的事跟完颜仙儿和盘托出。

    让郑知常很意外的是,没用他劝完颜仙儿,完颜仙儿就直截了当问郑知常:“大学士有何救我兄妹良策?”

    反应了一下,郑知常就明白了,完颜仙儿也知道了王楷君臣要谋害她和那勐安金人。

    想想这也很正常,完颜仙儿毕竟把持高丽王朝的朝政和控制王楷这么多年,怎么可能不在王楷身边安插一些细作?

    郑知常微微一笑,他知道自己的判断没有错,完颜仙儿肯定会上他们的战船。

    郑知常沉着声音,回答道:“王后容禀,臣已然派人联系上了大乾使臣王伦,臣会稍后会亲自据实相告,我等要献城一事……”

    完颜仙儿眉头微蹙,思索片刻,然后点了点头。

    想了想,完颜仙儿嘱咐郑知常道:“郑大学士,我等如今处境十分危险,不容有失,你有何计划,本宫皆会配合,但本宫有一个条件,那便是,你必须要保证,不能让我兄长及族人受到伤害。”

    郑知常知道,他骗不了完颜仙儿这个聪明伶俐的女人,所以,他实话实说:“大乾皇帝陛下雄才大略,豁达大度,若王后及令兄、族人立下大功,岂会容不下一勐安金人?”

    觉得这么说,没有力度,可能无法说服完颜仙儿,郑知常又说:“王后应当听说过,大乾皇帝灭北辽时,北辽萧太后率领北辽文武百官降乾,北辽皇室、宗室皆得大乾皇帝大赦不说,不少还得到大乾皇帝重用,而辽主耶律延禧顽抗到底,追随辽主的辽国皇室、宗室皆被囚于四国城中。”

    此事,完颜仙儿当然听说过。

    完颜仙儿还知道,萧普贤女后来被李存收入后宫,北辽的人之所以像郑知常所说的那样,全都得了李存大赦不说,不少还得李存的重用,也跟有萧普贤女庇护他们有很大的关系。

    完颜仙儿心想:“我莫非也要走此路?”

    犹豫了一下,完颜仙儿问郑知常:“郑大学士,依你看,乾金这一战,结果将会如何?”

    沉默了很久,想要促成此事的郑知常,决定如实相告:

    “王后勿怪,在臣看来,金国必亡矣。”

    说完,郑知常就补充了他如此判断的依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