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真的,秦桧是多么多么多么希望,秦榛是他的亲生儿子!!! 如果是那样的话,秦桧一定会听秦榛的,舍得他那数千万家财,为父子俩博取一个好名声,为后世留下一段佳话。 只可惜,这个让秦桧哪哪都无比喜欢的儿子不是秦桧的亲儿子,而是千古一帝李存的儿子。 所以,凝视了秦榛良久,秦桧说:“吾儿还小,不知为父苦衷,且先退去罢。” 让秦桧更嫉妒李存的是,秦榛并没有因为秦桧拒绝他的劝谏就心生不满,更没有不知分寸的继续劝谏,而是虽然很失望但他还是很有分寸的立即就退了下去。 在那之后,秦榛没再劝谏过秦桧,只是更加刻苦的读书了。 而且,秦榛再读书,读得都是《资治通鉴》等政治方面的书籍。 一年以后,也就是不久之前,王氏问秦榛:“吾儿为何不再劝谏老父了?” 让王氏万万没想到的是,秦榛竟然一语道破秦桧贪腐的目的: “父亲在学萧何贪腐保命耳,非孩儿能规劝之。” 事实上,也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观察、询问和思考,王氏才逐渐明白,为什么自从她被李存玩了又珠胎暗结了之后,秦桧会性情大变,变得巨贪无比,俨然变了一个人似的。 王氏真是万万没想到,这么小的秦榛仅用了一年时间竟然就能看破老谋深算的秦桧的打算。 更让王氏没想到的是,秦榛随后又说:“只是母亲大人,孩儿始终有一事不解,还望母亲大人为孩儿解惑。” 看得出来,秦榛真的被这件事困扰很长时间了,他竟然不等王氏答应,就自顾自的问道:“汉高祖起于闾巷,文不成,武不就,统兵一生无胜绩,故而生性多疑,孩儿翻看史书总结,汉高祖判断臣子是否可靠,仅能力耳。无能者,信之;能者,可撼其位者,疑之;可取而代之,才杀之。” 接着,秦榛评价道:“此法并不光明,然确有其高明之处……” 王氏虽然不像李清照那样读书数十万卷,但她也是一个饱读史书之人。 可就是这样的王氏,都没有听说过有谁这么评价刘邦的。 关键,王氏仔细想想。 韩信,有大本事,有大才,战功卓著,无人可比,所以刘邦对他最不信任。 纵观刘邦一生对韩信的态度都是,大用,大疑。 和韩信类似的还有彭越和黥布。 这些人全都是才华出众,战功卓著,封一方诸侯。 但是,刘邦对这些人,全都不信任,最后将他们全都弄死,他才心安。 张良呢? 张良也是大才,肯定得大用。 可张良虽然聪明绝顶,但他却一生不带兵,不碰权力,光出谋划策,身体又不好,动不动还请个病假什么的,可以说,对刘邦没有任何威胁,手下没有一兵一卒,还什么都不管。 刘邦对张良是大用,不疑。 周勃、灌婴、夏侯婴,这些人叫中才,而且这些人呢,手里的权力都不足以对刘邦构成威胁。 所以刘邦对他们是重用不疑。 而萧何呢? 萧何有才,萧何也有权,经营关中经营得非常好,在刘邦集团和在民众中都极有威望,肯定是能威胁到刘邦的地位,甚至有取刘邦而代之的可能。 但是,萧何又非常忠诚。 刘邦对萧何是大用,小疑。 ——刘邦这一生三次猜忌萧何,可以说,虽然刘邦知道萧何忠诚,可他还是不断的试探萧何。 直到萧何自污,毁了他自己在民众中良好的口碑,使得他自己无法威胁到刘邦。 刘邦才对萧何大用,不疑。 疑或不疑,都取决于刘邦的认定。 刘邦的认定又取决于刘邦的判断。 而刘邦的判断又取决于臣子的表现和臣子的能力。 王氏仔细一想,觉得秦榛对于刘邦的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 如果不是亲耳从秦榛口中听到这些,以前也不曾听过有这样的论调,王氏绝不会相信,这是出于一个九岁孩童的评价。 震惊过后,王氏满欣喜。 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