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李存选女婿(求月票!)-《干宋》
第(2/3)页
退一步说,就算张平不是青年才俊,李存也绝对有办法将张平变成青年才俊,否则这不是打李存的脸嘛。
关键的关键,李存的女儿就是再多,李存也绝不可能坑自己的女儿,选一个不行的人给自己当女婿,李存图啥?
因此,李存既然给自己的一众女儿推荐张平,那就说明张平肯定不只表面上那么简单。
李清明继续说:“二则,父皇是君,君无戏言,让女儿们嫁张先生,女儿们中就必然要有人嫁张先生;父皇是父,在家从父,父皇既然向女儿们推荐张先生,女儿们中也必然要有人嫁张先生。既然妹妹们皆不愿意嫁张先生,清明是姐姐,那便由清明嫁张先生。”
李存一听,老怀大慰,对左右说:“朕有女如此,夫复何求?”
别人也都觉得,李清明非常懂事,纷纷夸赞李清照忠孝有加。
李清明既然这么懂事,那李存也不能不给李清明交个底,也好让李清照对丁昭仪有个交待。
李存说:“张平出身虽不高,但他努力、钻研、有耐心,这都是成大事的基本品质。十年前,他在种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顿了顿,李存言之凿凿的说:“他的路走对了,他明白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那他离成功肯定不会太远。”
说到这里,李存看着下面那三百多青年才俊,说:“他们中将来有人会当很大的官,有人会保家卫国甚至是会为朕开疆拓土,还有人能发明出来改善人类生活的东西,但都不能跟张平相比,张平所研发的是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的威胁,张平若是有朝一日成功,那便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说到这里,李存看着李清明,柔声说道:“相信父皇,你将来肯定会为今日的选择而骄傲的。”
在场之人万万没想到,张平会有这么大的潜力。
同时,很多人也想不通,一个臭种地的,也能取得那么高的成就吗?
但话又说回来,大家可以不信张平,但是却不会不信李存这个最有识人之明的父亲。
所以,经历了张平和李清明这一件事之后,李存的一众女儿又开始缠着李存给她们推荐夫婿。
李存怎么会跟自己的一众女儿计较,他继续很有耐心的给自己的一众女儿推荐他看好的青年才俊。
与之前不同,这次李存再推荐,不管是谁,李存的一众女儿都抢着要。
当然,李存的女儿中也有不少有主见的,或者听她们母亲及闺蜜的,选择她们看好的夫婿。
对此,李存也不阻止。
还是那句话,能到这里的,李存的女儿随便挑,都不会挑到太不好的。
不过,李存挑的女婿,和李存的一众女儿的母亲挑的女婿,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那就是,李存挑的女婿,大多都是出身于寒门。
而李存的一众女儿的母亲挑的女婿,大多都是出身于豪门世家或是当朝高官之家。
此事传扬出去以后,李存重视寒门子弟的名声再度被证实。
这也不算是误会李存,李存确实是比较重视寒门子弟,更愿意提拔寒门子弟。
其实不只是李存,历朝历代的皇帝,尤其是那些英明的皇帝,都喜欢重用寒门子弟。
之所以历朝历代英明的皇帝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共识,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寒门子弟更具有真才实学,他们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对民间疾苦有深切体会,因此不仅具备理论上的知识,更具有实践上的能力,在文化素养和行为素养方面都要比门阀士子高——如果不是如此,他们绝不可能从底层杀出来。
还有,寒门子弟没有任何有势力的背景,与王公贵族没有牵连,皇帝启用他们不用担心这些人势力壮大后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再有,封建帝王的愚民政策,给底层老百姓一个希望,一个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机会,只要老百姓能好好安心读书,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景,这样他们就不用找别的出路,比如造反,换而言之,多任用寒门子弟,可以维稳。
总的来说,皇帝用寒门子弟一方面是因为寒门子弟自身的才华和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皇帝想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满足国家的需要。
也就是说,皇帝选用寒门子弟是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
像,在东晋及南朝时期,为了抑制贵族势力,皇帝逐渐提拔寒门子弟进入机构作为下属,以削弱贵族高门旧势力的权力。
又像,宋孝武帝为了扩大皇权对地方的掌控力,会派遣自己的儿子到地方上任职,并选拔大量寒门子弟充当儿子们的帮手,这在刘宋时期被称为“典签”。
李存也担心,大乾王朝的某些世家大族慢慢做大,威胁到自己或自己的子孙后代的统治。
所以李存也是比较重用寒门子弟的皇帝。
这样一来,还让李存获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让李存在民间有了更好的名声。
选婿这件大事,哪怕是进入“总决赛”了,也不可能一天就完成。
事实上,李存给了自己的一众女儿三天时间。
而这三天,李存每天都会亲自出现。
——此事关系到李存的一众女儿的终身幸福,李存再忙,也得抽出时间来亲自给她们把把关。
这也就使得,哪怕这些青年才俊最终娶不到李存的女儿,只要他们表现出自己的才华,也能获得朝廷的任用,甚至被李存重用,不至于空手而归。
由此一看,毫无疑问,这次的盛典,果然名不虚传。
而这次的盛典达到高朝之时,还是在祭祀的时候。
第(2/3)页